Music Mate 是一个专注音乐的平台,在上面不仅可以知道音乐背后的故事,还可以在世界地图上看到有多少人正在和你听同一首歌!沉浸式阅读体验本文,快来下载吧!点击下载 Music Mate iOS 版客户端
Before reading
在阅读本文之前,我们应该先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超现实主义。超现实主义是一战之后1920~1930年在法国兴起的社会思潮和文艺运动,它试图突破符合逻辑与现实体现观念,把现实体现与本能、潜意识和梦的经验相糅合。艺术家将作品画的像照片一样,制造出让人感到不舒服,觉得不合逻辑的意象,在作品中把日常的东西变为怪异的生物,还发明了许多利用无意识去表达自我的画画技法。
让我们从超现实主义出发,结合 MV 逐帧对这首歌曲进行解读,一起感受:
歌曲MV:
(强烈建议播放MV时一边打开画中画模式,一边阅读本文)
第一幕 莎玛丽丹百货公司,暗示背景,烘托气氛,时光倒流
莎玛丽丹百货创建于1870年,是巴黎的城市地标,位于巴黎塞纳河岸边。MV中,杰伦与友人潜入到莎玛丽丹百货公司里。
26s,杰伦开始弹琴,时钟倒转,穿梭回到1920年代。44s开始,速度变快,到53s共有两次提速,推进剧情,穿梭回去。
55s,一个俏皮的响指(其实是钢琴声)结束前奏。结束第一幕。
第二幕 回到19世纪20年代的巴黎
前奏的部分结束,鼓点立刻衔接上,小提琴紧随其后。快节奏的鼓点和悠扬的小提琴,渲染穿越的奇妙和1920年代古典英伦的优雅感。为什么鼓点和小提琴不同时开始?第二小节的人声进入给出了答案。快速的鼓点预示歌曲即将发生变化,人声和小提琴相伴,弱化人声进场的突兀。
从在场嘉宾的穿着可以感受到1920年代欧洲的优雅感
第一位致敬对象马格利特
1m21s,小提琴发生变奏,同时歌词从介绍背景环境,转向第一个致敬对象马格利特:
啊偏执是那马格利特
被我变出的苹果
超现实的是我
还是他原本想画的小丑
不是烟斗的烟斗
脸上的鸽子没有飞走
这里致敬的艺术作品太多了:
The Son of Man
《人类之子》(The Son of Man)是马格利特的一副自画像,画面描绘一个戴着一个圆顶硬礼帽,穿西装的男人,他的脸大部分被一个绿色的苹果所遮盖。这幅艺术作品的主题体现了人类与自己的作品之间的冲突,有些是可见的,有些是被隐藏的。《人类之子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件大衣和一个站立着戴着礼帽的男人,画面的背景是砖墙、海和多云的天空。这个男人的脸部大部分被一个带叶子的青苹果所遮盖,但人的眼睛可以看到苹果的边缘。另一个微妙的特点是,该男子的左臂从肘部向后弯曲。关于本画,马格利特说:“苹果虽然盖住了脸的上半部分,但是,整个人脸的轮廓并没有被破坏。究竟是苹果藏在面部、 还是面部隐藏在苹果的后面,就好像我们身边不断发生的事情一样:我们看到的每一件事都隐藏着另一件事,我们总想看到我们所看到的,但却习惯性对我们没有兴趣的视而不见。这种兴趣个人一种相当强烈的感觉,一种冲突…
图像的背叛
1929年,30岁的比利时画家玛格丽特完成了现代美术史上的经典名作《图像的背叛》。逼真的烟斗下是画家手写的一行法语字“这不是一个烟斗”。这句令人费解的话,几乎曲尽了20世纪文艺界对于绘画本质与文图关系的思考。
如果这不是一个烟斗,那么它是什么呢?玛格丽特的解释很简单:这只是一幅再现了烟斗的画,它再怎么逼真也不是烟斗本身。倘若把它改成“这是一个烟斗”,反倒是自欺欺人了。
人们的困惑中埋藏着这样一个事实,千百年来,我们一直生活在文字对图像的霸权之中,文字可以解释图像,而图像只能辅助文字。
当19世纪的插图小说兴起之时,评论文章里依然回荡着哲学家们“文字高于图像”的幽灵。一幅画需要被命名,陈列在博物馆的艺术品必须要有文字说明,可是思维被文字主导的那一刻,也是我们对图像目盲之时。
脸上的鸽子没有飞走
请你记得
他是个画家不是什么调酒
这里就不解释了,指的是“玛格丽特”也是一种调酒的名称,让大家别搞混了。也许也包含了周董对现如今抖音神曲盛行,太多网络喷子的暗讽。(Yue)
第二位致敬对象达利
西班牙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达利,他经常在艺术作品中通过荒诞的、违反自然常识的笔触,将现实和幻想结合。
达利翘胡是谁给他的思索
弯了汤匙借你灵感不用还我
融化的是墙上时钟还是乳酪
龙虾电话那头你都不回我
弯曲的勺子
1m34s,歌曲小提琴的部分加入口琴的元素,映衬达利造型的诙谐幽默感
“融化的是墙上时钟”指的是达利的画作《记忆的永恒》
达利曾在自传中写过他对“龙虾电话”这个组合的看法:“我不能明白,为什么当我在餐馆点一份烤龙虾的时候,上来的永远不会是一只烤电话机”。另外值得一提的事,周杰伦在《床边故事》MV中同样也致敬了达利。
龙虾电话
(Yue:达利牛逼,绝对的艺术先锋)
第三位致敬对象 常玉
常玉,本名常有书,1900年10月14日生于四川顺庆(今南充市),1966年在巴黎因煤气泄漏去世,近现代著名画家。少时家境殷实。1919年常玉以留法勤工俭学的方式前往巴黎,与徐悲鸿、林风眠熟稔,常玉的艺术观点却与他们不同,他不进美术学院进修,常在咖啡馆里一边看《红楼梦》或拉着小提琴一边绘画。常玉在艺术上坚持我行我素,追求精神自由,他经历大起大落,一生默默无闻、不被赏识;而今,西方公认他为世界级的绘画大家,被誉为“中国式的莫迪利阿尼”。
(也不知杰伦是不是故意的,在这句歌词出现时正好杜哥也出现,增添了一些搞笑逗趣的意味)
常玉的画作通常通过油画、水墨表现,大都是丰满肥硕的女子。
浪荡是世俗画作里最自由不拘的水墨
花都优雅的双腿是这宇宙笔下的一抹
飘洋过海的乡愁种在一无所有的温柔
寂寞的枝头才能长出常玉要的花朵
1966年8月12日凌晨,常玉因煤气泄露死在工作室,葬礼无亲人到场。
间奏中可以看到常玉拿着小提琴,这一细节是因为,有记录他常一边拉小提琴一边绘画。
进入副歌部分
1m56s,进入副歌,很多人觉得副歌这一段情绪一下子低落了下来。这是因为低音的口琴为人声做伴唱和声,同时歌词的情绪,也没有之前的欢快。
小船静静往返 马谛斯的海岸
星空下的夜晚 交给梵谷点燃
梦美的太短暂 孟克桥上呐喊
第三幕 和朗朗斗琴开始,关注我们,且听下回分解
Music Mate 是一个专注音乐的平台,在上面不仅可以知道音乐背后的故事,还可以在世界地图上看到有多少人正在和你听同一首歌!沉浸式阅读体验本文,快来下载吧!点击下载 Music Mate iOS 版客户端*
本文作者:JeffJohn(即刻id:半糖哈密瓜),Yue
作者观点
如果仔细观看过 MV,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:歌词谈及每个艺术家的艺术作品时,永远比歌曲 MV 快一些。
对此我的理解,歌词就是已经存在的超现实主义的艺术作品,歌词刺激作曲的感官、使得作曲的本能有所反馈,激发并且埋藏一定的潜意识。之后作曲将自己的本能与潜意识与现实体现(即已存在的超现实主义艺术作品)相结合,创作出这一首超现实主义的作品。
完成从了解超现实主义,再到应用超现实主义,最后实现反哺。
许多人觉得,相比起周杰伦以往风格鲜明的作品,《最伟大的作品》似乎显得十分的委婉。
这应当是周杰伦将超现实主义印刻到歌曲作品的一个体现。
将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作品与音乐的感官相结合,对于自己的“自画像”更是用特别于歌曲整体的音乐节奏来体现。这首歌不能说是周杰伦的风格,更应该是对于超现实主义的一种理解和应用,也包含着他本身对于未来音乐的一种看法。
Yue:
艺术,非常人不可及,不敢轻易评价。周杰伦无愧华语乐坛最佳偶像,This song is one of greatest works of ART。
我周哥就是屌,respect。
References
- 超现实主义
- 马格利特《人类之子》超现实主义油画赏析
- 常玉 - 百度百科
- 《最伟大的作品》中的致敬
- 《最伟大的作品》非专业赏析
- “这不是一篇文章”_雷内·玛格丽特
- 周杰伦新歌《最伟大的作品》里的艺术彩蛋,你都找到了吗?
关注我们
- Instagram: @musicmate_app
- Twitter: @MusicMateApp_
- 即刻:@MusicMateApp
- Discord: Click to join
- 微信群: solworldwide
本文版权所有,如需转载请务必联系我们并表明出处,谢谢。